[閱讀心得]《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

博客來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百萬粉絲公眾號操盤手,首創「注意力寫作」法,教你寫出高質量文章,讓流量變現金!
目錄
1.為什麼讀者本書
2.分享我的收穫
2.1怎麼輸入才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
2.2寫作輸出的心態準備
2.3開始寫,不停手
3.小心得

為什麼讀這本書

每每在動筆開始寫的時候,心裡都會冒出一個懷疑的聲音,

寫了一些但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往下走?

不知道自己繼續寫下去是對的嗎?

有時候更不知道該怎麼寫得更好?

因此就翻開了這本書,而我的疑問也確實被著實的解決了!

Say thanks 🙌Give a shoutout to David Travis on social

分享我的收穫

怎麼輸入才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

寫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寫甚麼,想寫但寫不出來,那這就要回到根本才能解決,當我們在吸收的時候,也就是輸入,我們要讓這個行為變成有意義的,例如作者分享的閱讀行為分為:欣賞性閱讀和功利性閱讀

  • 欣賞性閱讀:就是看過、看的時候不喜歡筆記、看完後也沒意願向他人表達關後感、書中思想等,就真的只是看個熱鬧的看完一本書,這就屬於欣賞性閱讀。
  • 功利性閱讀:閱讀的同時心中要功利的,就是說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它好在哪裡?作者的觀點贊成或反對呢?從中又可以學到哪些呢?是要抱持著目的而去閱讀。

當閱讀帶有功利性,每一次的輸入就會真正得進到腦袋當中,正確的輸入再加上大量,那慢慢的靈感庫就不缺乏。

寫作輸出的心態準備

那至於輸出呢?輸出最常會有個心理壓力是覺得寫得又不是太好,那這樣還可以發表嗎?那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是他在大學時期的語言老師,他的老師非常鼓勵學生讀英文:應該大聲讀出來,反正你說出來,痛苦的又不是你自己,所以要大膽些,更何況剛起步時也沒甚麼人在看,就痛快做自己好好寫。

開始寫,不停手

我很喜歡作者分享自康拉德之言,寫作的兩件難事:

  1. 不開始寫
  2. 寫一寫就停了

其實克服這兩個難關後,在寫作這條路應該沒有問題了!

那更仔細探討這兩個問題,沒有開始寫,經常是因為完美主義的心理作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醞釀,遲遲不敢跨出那一步,因為我們總想著那一步要完美著陸、而不是摔得悽慘,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越遲遲不決,抬起的那一步就越困難,那離理想之地也會越遙遠,就不要想太多,放膽去寫就對了!不一定要很完美,每一次的作品都有那一次能夠呈現的感覺,那是很可貴的。

那另外一個問題,寫一寫就半途而廢,其實中間影響的原因就更多了,在心裡層面其實面臨的是沒有一個回饋機制與鼓勵,因為人很需要獎勵才能再更往前走的,所以可以給自己一個目標,每完成一個里程碑會感覺到自己是有力量的,我們必須量化那一些正向能量,鼓勵自己繼續走下去。

那作者分享面對這種寫作拖延症的問題給的建議是:
給自己選擇一個時段,比如說每天午餐後的半小時,就在那個時間不管發生任何事、不管有沒有靈感,都要開寫且寫滿三十分鐘,不要停,寫甚麼都好,就是要讓自己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進入寫作的思緒模式,漸漸地就會習慣這一個作息,日益精進。

小心得

作者在整本書的架構非常的完整,當我們知道要怎麼開始寫、怎麼堅持寫,用甚麼方法才能保有熱情、擁有很多靈感後,作者更開始分享寫作的好處,尤其是在職場上可以有很多額外的收穫,因此下個階段著重描述寫的內容,如何寫職場的專業文、如何寫好故事,這方面的建議。

這本書真的很適合在寫作路上迷路的孩子們,讀完會有那種內心澎湃,排除很多疑難症後,又開始拿起筆、敲著鍵盤繼續寫下去,很推薦閱讀,讀起來也不會枯燥艱深。

❤️感恩看到這裡的你,希望這篇文章有幫上你👏歡迎拍手給我鼓勵,我是甜不辣馬拉松,我們下次見

--

--

甜不辣馬拉松
甜不辣馬拉松

Written by 甜不辣馬拉松

幻想自己是貝多芬,可是敲打的卻是機械鍵盤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