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前言
2.分享這本書我覺得本書幫助我最大的部分
2.1作者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
2.2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像個偵探
3.書中特別喜歡的字句
4.有關閱讀方法
前言
讀這本書是因為養成閱讀習慣後,有時候在讀的過程會有點茫然,不知道該如何讀一本書、或是該怎麼做筆記之類的問題,看完這本書有獲得一些方向,還有一些體悟。
覺得應該更由著自己的心,想怎麼看一本書、想怎麼寫讀書筆記,我們總想著把所有的學習吸收進去,但是能夠在一本書當中獲取到一個、就算只有唯一的一點點收穫,我想也是值得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閱讀的情況下得到放鬆與自由,也因為讀了這本教我怎麼閱讀的書後,產生的體悟。
分享這本書我覺得本書幫助我最大的部分
作者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
分別是:第一層基礎閱讀、第二層檢視閱讀、第三層分析閱讀、第四層主題閱讀,而這些層次所要工作的任務是不同的,掌握好這個大結構,就能夠好好的讀一本書。
- 第一層基礎閱讀 : 看懂字
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是最基本的,我們必須明白每一個字,也要看的懂這些字、詞語、句子所組成的表面意義和其隱含的意義,讀中文的書籍可能沒有特別的感覺,但當讀外文、非母語文章時就可以感受到了,讀懂字也許就要花費一些功夫,而讀取到的不只有表面文字也要讀懂深層的意涵。
- 第二層檢視閱讀 : 在一定的時間內抓住一本書的重點
又稱略讀,關鍵在於時間,在這個階段我們不要花無限的時間去讀一本書,因為這取決於人的大腦運作模式(建議可回原書去理解),簡單來說,當大腦在接觸一個新的知識時,最快能夠讓大腦記得與理解,需要的是依靠著對過去知識經驗也就是大腦資料庫中既有的資料的連結,當我們可以把它與新知連結上,那就他就會將這個新知輸入到大腦裡面,所以略讀這個動作很重要,尤其是系統化的略讀,作者這裡提到略讀有三個問題,藉由回答三個問題完成略讀的工作。
- 這本書在談甚麼?
- 這本書的架構如和?
- 這本書包含哪些部分?
另外屬於第二層檢視閱讀的方法一看目錄,這個方法在很多其他的書也被提及,當我們先看過目錄再去讀內文的時候,對於大腦而言內文就不完全算是新知,因為已經在目錄上看過類似的東西,他們就會產生連結,進而幫助閱讀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 第三層分析閱讀: 使用無限時間,達成最完整的閱讀
深入閱讀的階段,用很多時間達成這一個步驟,在第二層的時候,就是一個篩選的機制,大致了解到這本書是不是需要提升一個層次進行閱讀,如果這本書沒有那麼適合自己時,通常會停留在第二層,但當它是非常非常的被需要,就會開啟第三層次分析閱讀。
4. 主題閱讀 : 比較閱讀,讀類似的主題,並且能說出他們之間的差異
那也同第三層次的開啟方式,如果對這一塊非常值得深究與,就會把這個領域的書都讀一遍,並且做個整理,搞清楚他們的差異性,去做比較就能夠完整理解這領域的東西。
掌握這個大架構,用這個方法去讀,真的讓我可以有更好的閱讀理解,會更加的明白原來看一本書,不是就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它是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整理的讀書流程為:
- 先看書名、作者、目錄
- 在有限的時間裡,隨意翻閱幾頁、看幾個段落
- 進行第二層次系統略讀,並且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本書再談甚麼?這本書的架構如何?這本書包含哪些部分?
- 判斷是否要再提升到下一個層次的閱讀
- 進行第三層次分析閱讀,用無限的時間,達到幾乎完全理解的閱讀
- 進行第四層次主題閱讀,將相關的主題書籍文章擺在一塊一起讀,並且比較其中差異
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像個偵探
當我們在進行檢視閱讀時,作者提醒我們要有一種觀念,那就是把自己當成偵探。
偵探要做的事情是把感知放到最大,透過已獲得的線索(書名、目錄、一些小標題),在腦中推演與想像,並且專注在讀懂的地方,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並且不斷的和自己對話,就像偵探在腦中的沙盤推演:
- 這本書再談甚麼?
-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都有道理嗎?還是部份有道理?為什麼有道理?
- 作者細說的部分是甚麼?
- 這本書和我有甚麼關係?
就是這樣不斷地提醒自己、問問題,才可以一直在核心的部分中走著,而不是迷失在文字海當中。
書中特別喜歡的字句
讀得太快或太慢,都將一無所獲
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書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消化的。
這裡其實帶出的是閱讀的層次,對於不同的書,讀書的層次就會選得不一樣。
你要讀出言外之意,才真正有收穫,和寫出言外之意
有關閱讀方法
經理人-不是每本書都要「從頭看到尾」!從「閱讀」中獲得更多,先了解聰明人是怎麼讀書的
❤️感恩看到這裡的你,希望這篇文章有幫上你👏歡迎拍手給我鼓勵,我是甜不辣馬拉松,我們下次見